怎么才能改正自己的坏习惯?做到不抱怨才可以。

怨气的根源,来源于不明理,不明白因果道理、伦理和道理,或者明白得不够彻底。

看到比自己好的,心里会产生不平,就生出怨气。

要么怨外人。怨自己的亲人。还有怨自己。

都是因为不明白道理,所以想不开。

心中只要有不平之气,说话办事就不能集中心力,就很难保证不伤害到别人。

怨久了,就会产生很多不良的习性。比如,说话中含有怨气,说话就会模糊不清。

既然,察觉到了过恶,就要改正,彻底的改掉。

《了凡四训》中有一句话:“种种过恶,皆当据理思之。此理既明,过将自止。”

所以,解决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要明理。

《了凡四训》中改过的核心:

       大抵最上治心,当下清净;才动即觉,觉之既无;苟未能然,须明理以遣之;又未能然,须随事以禁之;以上事而兼行下功,未为失策。执下而昧上,则拙矣。

这个改过的方法就适合我们下下根性的人,虽然笨拙,但是,在对境的时候可以对治烦恼,先这样去“枝枝而伐,叶叶而摘”的改过。

譬如看到别人衣服、饮食比自己好,就要想到弟子规原文:“若衣服、若饮食、不如人、勿生戚”,“唯德学、唯才艺、不如人、当自砺”。戚:忧愁、悲哀。

这句话还可以引申和扩充,看到别人房子比自己大,家庭比自己富裕等等,不要生出忧愁之心,应当明理,应当知足,太上感应篇曰:算减者贫耗,多逢忧患。如果自己确实生活过得很艰难,要思虑自己有哪些过恶没有改得彻底。要改过迁善,相信因果。

伦常道理从《弟子规》中去学习,要一条一条的落实才会受用。

因果道理从《太上感应篇》去学习,去体悟,认真努力做到,既是一个力行的过程,又是一个明理的过程。

这种改过的方法就是《大学》说的“格物致知”,“致知”就是开智慧、就是明理。如果刚开始道理明白得不够透彻,可以先去努力“格物”,格就是格斗,物就是物欲,与物欲习气做斗争,就是一个改过向善的过程,慢慢的就会致知,更深层次的明白道理。

佛家说的因戒生定,定能开智慧。儒家说的格物才能致知。了凡先生说的“又未能然,须随事以禁之”,都是修行的基础。都是改过的方法,都是化解心中怨气的原理和方法。
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aizhuanwu.com/gw/2979.html
版权声明:文章整理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一切以实际为准。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